拨备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以丰补歉”,以平滑利润。
为什么要平滑利润?
如果银行全部股东一直没有变动,那么其实要不要以丰补歉都是一样的,反正赚和亏都是这些股东的。但是,因为股东每个交易日有进有出,所以得考虑利润跨期平滑问题。
假设有一家银行,过去每年盈利100元,非常稳定地持续了5年以上。突然有一年,发生了一笔不良资产,当年会亏损200元。如果这家银行没有以丰补歉,而是前5年把利润全分红了,然后有股票换手,有新股东进来,然后到了第6年亏损200元,那么新股东怎么都不会开心的。他们会觉得,前面的股东赚走了贷款的利息,而这笔贷款发生违约时,亏损让自己承担,这太不公平了。
这跟信用债交易有点类似。有些信用债在违约发生前发生交易,新买入的投资者成了接盘侠……
如果按照要求计提拨备,也很做到平滑利润(不良太多,把超额拨备消耗完毕之后还不够)。那么,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在不良贷款的确认上动手脚。因为不良资产和非不良资产之间,并没有清晰、客观的边界,边界划分在哪,是有一定的主观性的。
基于拨备覆盖率指标,我们可以有这样一个假设(确实存在例外的情况):银行不太可能一边宽松认定不良(甚至隐藏不良),一边又计提大量超额拨备,保持很高的拨备覆盖率。
(1)如果一家银行拨备覆盖率远超监管标准(比如150%),并且还在持续提升,那么很明显是处于丰的阶段。很显然,市场上,这样的银行股,估值一般不低,而且主升浪是从它们拨备覆盖率开始显著上升开始的。
(2)如果一家银行拨备覆盖率在较长时期内仅维持在监管标准附近,那么有可能是:每年的营业收入用于消化存量不良之后,无能力留存额外的拨备。甚至,它是每年收入能消化多少不良就确认多少不良,并且还有存量不良还未消化完毕(存量不良有可能还未确认到报表中),还在补欠。
(3)如果一家银行拨备覆盖率高位回落,可能也是处于补欠的阶段,即每年收入已经不足以消化新发生不良,而是需要拿过去的超额拨备去消化新发生的不良。
(4)一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从监管标准开始起飞,则有可能是存量不良处置完毕了,开始进入丰的阶段,积累超额拨备。
本文链接: https://satyrswang.github.io/2021/02/17/银行拨备/
版权声明: 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