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定义、相关概念及现象、分类、成因、影响、相应政策。
谨记
只是看了一本书,必然受作者局限。作者有误,不要认为天经地义。勿从众。勿从威。
货币幻觉
货币幻觉是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阿克洛夫再次提出的。
简单说是100元的钱,被认为有100元的购买力。但实际只有50,另一半则为“铸币税”被征收。
而幻觉的存在,因为我们不能够完全理性,价格的传导存在时滞,我们私心喜欢虚幻的“富裕”。货币本质
一般等价物?资产?负债?债券?税票?
一般等价物是在交换中起的作用。并不能表现出货币的真实所值,或者说购买力。
劳动或资产所得的个人财富,通过货币形式,用于购置资产则为资产。而借来的货币,用以购置资产则为债务。
对国家而言,可以将美元看做债券,人民币看做税票,这样的视角更能看出货币所值的变化。成本
借贷的利息,意味着货币资源的机会成本。货币是一种符号。意味着涨涨跌跌的可能性。货币的乘数效应既能放大资产,也能放大负债。能熬得住,承受得了时间成本,则货币将沉淀为资产。
影响
- 微观
1、货币幻觉导致财富再分配:银行存款名义利率往往不能随通胀充分调整以保证实际利率不变,短期内会出现挤兑, 长期内会造成负储蓄、负投资、负就业、负产出。
2、实体企业投资:由长期投资转向短期投资,由生产性投资转向非生产性投资
3、累进税制下税收扭曲:通胀税
4、商品之间相对价格的变动,价格信号配置资源的效率下降– 模糊了工作效果和报酬的关系、使得投机赌博盛行。
- 宏观
1、对于产出的影响- 促进论:凯恩斯名义工资刚性理论、新凯恩斯粘性工资价格模型;弗里德曼和卢卡斯的预 期错误模型;
- 促退论:通胀造成微观效率损失;
- 中性论:“二分法”
2、对于就业的影响:菲利普斯曲线,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的运动 & 长期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
货币政策的短期有效性及长期无效性、中央银行通胀预期管理的重要性;
3、对利率、汇率等重要经济变量的影响
成因
- 需求拉上:大量的货币发行,导致过多的货币和商品供给的增长不平衡,供给弹性不高不能及时地跟上货币发行。
- 成本推动: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或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等造成的,主要包括工资推动型、利润推动型、进口成本推动型。如70s两次石油价格上涨和次贷危机后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 预期:当期高通胀率带来市场主体的高通胀预期,进而导致下期高通胀。
- 结构:在供求总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某些结构性因素,如本国产业结构老化,资源流动效率较低等造成的通胀–本质是新部门的供给未能及时跟上。
而各种政策环境,如金本位下的铸币成色、白银涌入、转型为纸币制、战争等历史聚变、计划经济、金融秩序等都通过间接影响到以上四个成因因素而导致通胀。
总结
1、货币在流通过程中的乘数效应导致的通胀是几何级数的,与通常讲的CPI所标示的通胀不是一个概念。CPI是有欺骗性的,最真实的通胀就是M2与GDP的比值。
2、对偏离正常现象的分析,会带来更深刻的认知。
3、价格的绝对值无意义,房价回不到过去。
4、一般来说,批发价上涨幅度高于零售。
本文链接: https://satyrswang.github.io/2021/02/21/通货膨胀-下/
版权声明: 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