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决定理论
1、流量
1】购买力平价
2】利率平价
3】国际收支说
2、存量
1】弹性
2】粘性
3】资产组合分析法
影响汇率的一般因素
两个角度,经济基本面 以及 政策因素。
基本面:
1、GDP
国际收支说,GDP ↑ - 国内进口↑ - 逆差 ↑ CA利空 - 贬值 e↑ (短期)
弹性分析法,GDP ↑ - Md ↑ KA利好 - Ms → - 升值 e↓ (短期)
实践: 购买力平价,GDP↑ - BS效应 e↓ (长期)
2、通胀
购买力平价,通胀↑ - 价格↑ - e ↑
国际收支说,通胀↑ - 出口↓ - CA 利空 逆差 - e ↑
实践:高通胀带来贬值压力
3、国际收支
顺差 - 升值压力
逆差 - 贬值
4、利率
利率平价,i ↑ - e ↓
国际收支,i ↑ - 利好KA - OB↑ - e↓
**弹性货币分析,i ↑ - Md↑ - Ms↑ - 价格↑ - e↑ **
实践:i ↑ - 利好KA - OB↑ - e↓
政策:
1、央行的直接、间接干预
2、预期的自我实现机制
受汇率影响的经济变量
1、GDP
短期,
e ↑ - NX↑ -Y↑
e ↑ - 贬值税效应↑ - 消费↓ -Y↓
e ↑ - 外债负担↑ - 投资↓ -Y↓
长期,看,供给侧 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民族工业等
2、价格
生产成本 – 进口成本推动型通胀,e ↑ - 进口原材料成本↑ - 进口产品价格↑ -价格↑
货币工资 – ,e ↑ - 进口消费品成本↑ - 工资购买力↓ wage↓ - 价格↑
3、国际收支
CA:
弹性论,满足ML条件时 e ↑ - CA↑ - TB↑
吸收论,e ↑ - Y↑ and A(国内吸收)↓ 出口↑ - TB↑ ,这里Y和e相关体现在NX上
KA:
回归性 : e ↑ - 升值预期、Md↑ - KA↑
外推性 : e ↑ - 贬值、Md↓ - KA↓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中间价 = 上个交易日收盘价 + 保持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夜间汇率稳定所需的汇率变化 + 逆周期调节因子(核心:抑制因预期导致的汇率顺周期波动,让汇率更多反映基本面,少反应预期)
汇率市场化
1、汇率管制工具
中间价、波动幅度、外汇市场常态式干预
2、好处
1 减少外部失衡对内部的冲击,浮动汇率起着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2 固定汇率下跨进资金危害金融体系稳定性。浮动汇率灵活调整市场预期,平衡资本流动
3 三元悖论。KA的开放程度越高,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独立性,越需要放开汇率
3、政策建议
1 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多样化
2 增强企业对冲汇率波动风险能力,进行汇率风险对冲保值
3 由于 羊群效应 汇率超调的存在,央行需要对外汇市场保留干预能力
人民币贬值
1、原因
1 报价机制中,一篮子货币里其他非美元货币对美元贬值 : 1欧元区 英国等经济体经济弱于美国 2不确定性上升使得美元成为避险资产
2 市场供求导致 – 具体结合当下政策,展开分析经济变量近况,以及分析对e的影响
3 央行退出外汇市场的常态式干预导致人民币近期贬值
2、影响
结合模型分析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对贸易摩擦 影响 : 企业外债负担、结构性关税(总量型贬值税)、打击进口、激化摩擦…
对人民币国际化
金融市场危机防范等…
本文链接: https://satyrswang.github.io/2021/05/23/汇率/
版权声明: 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