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
1、2005年6月最暴跌时,一旦人民币升值、国有股流通,股市将大涨。
108
1、12课:
由5日均线与10日均线构成的买卖系统,首先,两者的体位构成一个完全分类,女上位是牛,男上位是熊,还有一种是互相缠绕的情况,这种情况最终都要演化成女上位或男上位,只有两种性质:中继或转折。对多头来说,值得介入的只有两种情况:男上位转折,女上位中继,空头反之。
例如,女上位趋势出现的第一次缠绕是中继的可能性极大,如果是第三、四次出现,这个缠绕是转折的可能性就会加大;还有,出现第一次缠绕前,5日线的走势必须是十分有力的,这样缠绕极大可能是中继,其后至少会有一次上升的过程出现;第三,缠绕出现前的成交量不能放得过大,一旦过大,骗线出现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如果量突然放太大而又萎缩过快,一般即使没有骗线,缠绕的时间也会增加,而且成交量也会现在两次收缩的情况。
女上位选择第一次出现缠绕的中继情况,而男上位的就相反,要寻找最后一次缠绕的转折情况,其后如果出现急跌却背弛,那是最佳的买入时机。抄底不是不可以,但只能选择这种情况。
没有人百分百确认那是最后一次缠绕,一般,男上位后的第一次缠绕肯定不是,从第二次开始都有可能,如何判断,最有力的就是利用好背弛制造的空头陷阱。
利用均线构成的买卖系统,首先要利用男上位最后一次缠绕后背弛构成的空头陷阱抄底进入,这是第一个值得买入的位置,而第二个值得买入或加码的位置,就是女上位后第一次缠绕形成的低位。
即,男上转折、女上中继。即男上最后一缠后背驰、女上第一缠后低点。
卖点,即女上转折–女上位缠绕后出现背弛、男上中继–男上后第一次缠绕后的高点。
2、从来不觉得自己手里的股票有什么好,只知道他们能搞。但其实他是看基本面的。比如考虑人民币升值和股权分置。所以并不是无用,只是不能信“消息”。
3、
4、均线系统:
飞吻:短期均线略略走平后继续按原来趋势进行下去。
唇吻:短期均线靠近长期均线但不跌破或升破,然后按原来趋势继续下去。
湿吻:短期均线跌破或升破长期均线甚至出现反复缠绕,如胶似漆。
短期向长期靠拢,但是不破,进入缠绕或者按照原来的趋势继续(空头市场中说明反弹结束,多头则调整结束)。短期稍微平了继续原来的短期趋势(几率少、火爆后震荡)。短期向长期但是跌破或者升破。短期和长期反复缠绕(趋势转折,空转多)。
任何行情的转折大概率是突破引起。可能先突破然后拉升,然后陷阱诱再转折。还可能是转折箱型,拉高,然后转折。
第一次突破可能不一定真的转折。但突破之后必然有空多势能的转换。即使当时没有拉升很猛,但是势能变化了。
理解: 5上10下 女上位,10上5下,5 10缠绕。但最终都会是第一或者第二种。缠绕时等待转折。因此在缠绕末端介入,并且需要判断“转折为5上”或者“5上继续”的风险。
1、如果5上,且强势,且第一次产生缠绕,且缠绕前的成交不能过大(防止骗线),则极可能是延续原来的趋势,还有一波。如果是第三四次则极可能是转折。
2、如果成交在缠绕前,突然放大又快速萎缩,则即使没有骗线,缠绕时间也会增加。成交可能再次收缩。
3、如果10上,且不是第一次缠绕,第二次开始往后、当然最好是最后一次缠绕转折,如果转折后还出现急跌并背驰,则为空头陷阱,为最佳的抄底买入。
(万达,我觉得后面疫情复苏有更高的可能。又是一次追。大部分只是压在这个逻辑。结果,没有任何好消息。也没有任何青睐。也没有势头。继续等待看看。)
4、第一个卖点,也就是女上位缠绕后出现背弛以及第二个卖点也就是变成男上位的第一个缠绕高点把东西卖了,这样就完成一个完整的操作。
5、买尽量买男上的转折,卖尽量卖女上的缠绕背驰。
5、实践理性
任何技术指标、系统,本质上都是一个评价系统,也就是告诉你在这个系统的标准下,评价对象的强弱
设置一套分类评价系统,然后根据该系统,对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设置一套相应的应对程序,这样,一切的风险都以一种可操作的方式被操作了。
股票,主要有从0开始建立起来的系统。然后把技术和基本勾连起来,进行填充。心理面的建设,只有在实践里面练习吧。把操作融化为子程序。设计筛查均线上下关系以及缠绕关系的股票,由程序进行预警。然后在每个里面去看交易的起伏和势能。这个能够有评估系统进行对势能的筛查等。最后进入到图像上的走势关系。
比如,强势女上的时候,第一个缠绕后无放量的诱空,为买点。但如果是转折呢,转折的话,那么一定在短缠绕或者缠绕前就已经出货了。能够在前面看出出货的迹象吗。大笔出货还是小单多笔呢 – 这个从哪里看出来?todo
大量信息需要去噪和保持新鲜的及时反馈。分类考虑清楚了,全局和框架大体就出来了。实践需要一个评估系统和反馈系统。评估指标的数据化比较难,实时地记录也比较困难,
均线程序系统:
1、一个时间段,拉出来所有的k图,以及均线图
2、一个时间段,成交图,横轴为单价,纵轴为手。
3、筛选:均线女上到第一次缠绕。男上到第一次缠绕的股票。(判断是否是最后一次缠绕、以及是否继续还是转折)
迹象系统:
1、出货迹象:
2、主力迹象:
概率系统:
6、15课:“吻“的分类是基于对原趋势的反抗程度:
男上(均线为长期在上短期在下)转为女上时,连短线均线都不能突破,那期间出现的高、低点,肯定只是低级别图表上的,在本级别图表上没有意义 – 看不出和均线的关系,只能降低图标级别再看关系。
当走势突破短期均线却不能突破长期均线,就会形成“飞吻”–突破短期则短期均线会显示走平但是没有继续突破,则不会改变短期的趋势;
当走势突破长期均线马上形成陷阱,就会形成“唇吻”–靠近而不破,还按照原来的趋势,即是“诱惑转折”;
当走势突破长期均线出现一定的反复,就会形成“湿吻” – 有可能转折。
7、15课:转折
一般只有两种:一、“湿吻”后继续原趋势形成陷阱后回头制造出转折 – 最大的标志就是所谓的“背驰”了;二、出现盘整,以时间换空间地形成转折。::::这里的所有判断都只关系到两条均线与走势,和任何技术指标都无关。
理解:一个是最后一个湿吻之后的背驰之后转折,一个是盘整后转折。
看图上的话,没有吻也转折了 – 看的级别高了。
8、15课:背驰todo
在盘整中是无所谓“背驰”的
背驰是一个趋势中,趋势的力度,对应的现象。
量化:前一“吻”的结束与后一“吻”开始由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相交所形成的面积。(两条均线)同向趋势,但是面积变小,力度变弱,则形成了背驰。::::必须等再次接吻后才能判断,这时候,走势离真正的转折点会已经有一点距离了。解决:看低一级别的图,从中按该种办法找出相应的转折点。这样和真正的低点基本没有太大的距离。
趋势平均力度:当下与前一“吻”的结束时 短线均线 与 长期均线形成的面积 除以 时间。一旦这次比上次弱,就可以判断“背驰”即将形成,然后再根据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的距离,一旦延伸长度缩短,就意味着真正的底部马上形成。
9、15课:第一个买点买入的基础在于男上位最后一个缠绕后出现背驰(往下跌,短线与长线均线面积比之前的小 ?),而现在又出现男上位的缠绕,意味着前面引导买入程序启动的缠绕并不是最后一个缠绕,也就是程序判断上出现问题,因此必须退出。
第二个买点,一旦该缠绕中出现跌破前面男上位的最低位,就意味着买入程序出现问题。
10、16课:第一类买点且之前走势是“下跌+盘整+下跌”类型
**陷阱式:上涨+下跌;下跌+上涨。反转式:上涨+盘整+下跌;下跌+盘整+上涨。中继式:上涨+盘整+上涨;下跌+盘整+下跌。 **
在下跌时买入,唯一需要躲避的风险有两个:一、该段跌势未尽;二、该段跌势虽尽,但盘整后出现下一轮跌势。
下跌走势用背驰来找第一类买点,就是要避开上面的第一个风险。而当买入后,将面对的是第二个风险。解决:就是其后一旦出现盘整走势,必须先减仓退出。
盘整也会耗费时间,对于中小资金来说,完全没必要。特别对于不想坐庄的大资金来说,这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因为不想坐庄的大资金的安全建仓在六种走势中只可能在下跌+盘整+上涨这一种,其他都不适用。至于坐庄的建仓方法,和这些都不同。
买卖入方法:在第一类买点买入后,一旦出现盘整走势,无论后面如何,都马上退出。这种买卖方法的实质,即只参与唯一的一种:下跌+上涨。对于资金量不大的,这是最有效的一种买卖方法。因为:对于下跌+上涨来说,连接下跌前面的可能走势只会有两种:上涨和盘整。
如果是上涨+下跌+上涨,那意味着这种走势在上一级别的图形中是一个盘整,因此这种走势可以归纳在盘整的操作中,这在以后对盘整的专门分析里研究。对于“下跌+上涨”买卖方法方法来说,必须是这样一种情况:就是一个前面是“盘整+下跌”型的走势后出现第一类买点。显然,这个下跌是跌破前面盘整的,否则就不会构成“盘整+下跌”型,只会仍是盘整。
那么在该盘整前的走势,也只有两种:上涨、下跌。对于“上涨+盘整+下跌”的,也实质上构成高一级别的盘整
=>出现第一类买点且之前走势是“下跌+盘整+下跌”类型。
标准程序=> 一、首先只选择出现“下跌+盘整+下跌”走势的。二、在该走势的第二段下跌出现第一类买点时介入。三、介入后,一旦出现盘整走势,坚决退出。注意,这个退出肯定不会亏钱的,因为可以利用低一级别的第一类卖点(第一个卖点是女上最后一缠的背驰,第二个卖点是男下第一缠的)退出,是肯定要赢利的
前面出现“上涨+盘整+上涨”走势的,一旦第二段升势出现第一类卖点,一定要走,因为后面很可能就是“上涨+下跌”的典型走势。
这种方法,无论买卖,都极为适用于中小资金,如果把握得好,是十分高效的。
11、17课:
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很难实用的、静态的“所有级别的走势都能分解成趋势与盘整”,转化成动态的、可以实用的“走势类型终要完成”。任何走势,无论是趋势还是盘整,在图形上最终都要完成。另一方面,一旦某种类型的走势完成以后,就会转化为其他类型的走势,这就是“不患”而有其位次。
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称为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一般来说,对实际操作,都把这最低的不可分解级别设定为1分钟或5分钟线,当然,也可以设定为1秒种线,但这都没有太大区别。
盘整: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只包含一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盘整。
趋势: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两个以上依次同向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趋势。该方向向上就称为上涨,向下就称为下跌。
任何级别任何完成的走势类型,必然包含一个以上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由原理一、二以及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定义,就可以严格证明: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二“: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
12、17课:
在第一类买点出现后第一次次级别回调制造的低点,是市场中第二有利的位置,为什么?因为上涨和盘整必然要在图形上完成,而上涨和盘整在图形上的要求,是必须包含三个以上的次级别运动,因此后面必须还至少有一个向上的次级别运动,这样的买点是绝对安全的。
“缠中说禅买卖点定律一”:任何级别的第二类买卖点都由次级别相应走势的第一类买点构成。这样,就像前面曾说过的,任何由第一、二类买卖点构成的缠中说禅买卖点,都可以归结到不同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由此得到“缠中说禅趋势转折定律”:任何级别的上涨转折都是由某级别的第一类卖点构成的;任何的下跌转折都是由某级别的第一类买点构成的。
注意,这某级别不一定是次级别,因为次级别里可以是第二类买卖点,而且还有这种情况,就是不同级别同时出现第一类买卖点,也就是出现不同级别的同步共振,所以这里只说是某级别。
13、17课:
1、 连接两相邻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一定是趋势吗?一定是次级别的趋势吗?
解:也可以是中枢吧。
但是中枢或者趋势都一定是次级别的趋势。
正答:也不一定是次级别的,只要是次级别以下,例如跳空缺口,就属于最低级别,如果图上是日线、周线,就不会是次级别了;最后,往往相连走势类型的级别越低,表示其力度越大,这也就是为什么缺口在分析中有比较强技术含义的理论依据所在。
2、 背驰是两相邻同向趋势间,后者比前者的走势力度减弱所造成的,如果用均线或MACD等判断其力度,一定要在同级别的图上吗?同级别的MACD红绿柱子背驰一定反映某级别趋势间出现背驰吗?是相应级别的趋势出现背驰吗?
本质是,判断力度能不能用次级别的MACD或者均线来判断。当然可以。因为本级别的背驰趋势是由次级别的走势形成的。
同级别的MACD红绿柱子指什么?反映什么级别的趋势间背驰?本级别还是?还是不反应?
3、 盘整的高低点是如何造成的。(这个问题有点难度,提示,用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以及级别等进行分析。)
次级别的三个趋势构成本级别的盘整。多个次级别的趋势高低点构成本级别盘整的高低点。
14、18课:
次级别的前三个走势类型都是完成的才构成该级别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完成的走势类型,在次级别图上是很明显的,根本就不用着再看次级别下面级别的图了。
缠中说禅盘整: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只包含一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盘整。
缠中说禅趋势: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两个以上依次同向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趋势。该方向向上就称为上涨,向下就称为下跌。注意,趋势中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之间必须绝对不存在重叠。
“缠中说禅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终要完成。
“缠中说禅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二”:任何级别任何完成的走势类型,必然包含一个以上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二“: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
15、18课:
- 走势的完成是必然的,但是如何判断走势的完成。即什么时候盘整结束之类的问题。
- 一个盘整,三个重叠的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后,盘整就可以随时完成,也就是说,只要三个重叠的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走出来后,盘整随时结束都是完美的,但这可以不结束,可以不断延伸下去,不断围绕这缠中说禅中枢上上下下地延伸下去直到无穷都是可以的。
- 所以,核心在于,走势何时停止延伸?判断不清,则会在趋势中中间的中枢时候被震出去,而无法坚持到卖点
- 对于趋势来说,其“延伸”就在于同级别的同向“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不断产生;而对于盘整来说,其“延伸”就在于不能产生新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走势类型延伸”是否结束的判断关键就在于是否产生新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一”:在趋势中,连接两个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级别的走势类型。
- 用反证法,该定理的证明是很简单的,而这也回答了上一章中的作业一“连接两相邻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一定是趋势吗?一定是次级别的趋势吗?”
- 首先,这不必然是趋势,任何走势类型都可能,最极端的就是跳空缺口后形成新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其次,也不一定是次级别的,只要是次级别以下,例如跳空缺口,就属于最低级别,如果图上是日线、周线,就不会是次级别了;最后,往往相连走势类型的级别越低,表示其力度越大,这也就是为什么缺口在分析中有比较强技术含义的理论依据所在。
- 维持“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就是任何一个离开该中枢的走势类型都必须是次级别以下的并以次级别以下的走势类型返回,该问题很容易证明,因为无论是离开还是返回,只要是同级别的走势类型,就意味着形成新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这与原中枢的维持前提矛盾。该命题表述成如下定理:
- “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二”:在盘整中,无论是离开还是返回“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走势类型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的。
- 把1分钟图当成最低级别,那么最后连接离开与返回走势类型连接处的最低级别图,只能有两种可能:三根以上1分钟K线的来回重叠震荡后回头–比较少见;二、1分钟K线无三根以上K线重叠的V型走势–十分常见。
- 定理三:某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破坏,当且仅当一个次级别走势离开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其后的次级别回抽走势不重新回到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内。
- 两个次级别走势的组合只有三种:趋势+盘整,趋势+反趋势,盘整+反趋势。其中的趋势分为上涨与下跌,分别代表从上方突破与下方跌破两种情况。
- 最用力的破坏,就是:趋势+盘整。例如在上涨中,如果一个次级别走势向上突破后以一个盘整走势进行整理回抽,那其后的上涨往往比较有力,特别这种突破是在底部区间。
16、21课:
- 所有买卖点都必然对应着与该级别最靠近的一个中枢的关系。
- 第三买点:即 在中枢向上突破中枢高点后,回抽不跌破此高点,形成第三买点。
- 中枢有三种情况:延续、扩张与新生。延续,则是高低点没有被突破,扩张或新生则突破高点,形成一个新的趋势,要么是新的中枢要么是上涨趋势。延续则买点只能在中枢下。第三类买点,在中枢上,并且,这个中枢是扩张的。
- 所以中枢上的买点,只要避免延续情况即可。
- 对于中枢下形成的买点,但如果该中枢是在上涨之中的,在中枢之下并不能必然形成买点,中枢下的买点,只可能存在于下跌与盘整的走势类型中。
- 对于盘整的情况,其中枢的扩张与新生,都不能必然保证该买点出现后能产生向上的转折,因为其扩张与新生完全可以是向下发展的,而对于中枢延续的情况,中枢形成后随时都可以打破而结束延续,也不必然有向上的转折,所以盘整的情况下,中枢下也不必然产生买点。因此,只有在下跌确立后的中枢下方才可能出现买点。这就是第一类买点。
- 一个上涨趋势确定后,不可能再有第一类与第二类买点,只可能有第三类买点。
- 第一买点出现后的第二段次级别走势低点就构成第二类买点。即次级别出现的第一类买点则为本级别的第二买点。
- ⭐️⭐️⭐️⭐️⭐️第二类买点,不必然出现在中枢的上或下,可以在任何位置出现,中枢下出现的,其后的力度就值得怀疑了,出现扩张性中枢的可能性极大,在中枢中出现的,出现中枢扩张与新生的机会对半,在中枢上出现,中枢新生的机会就很大了。但无论哪种情况,赢利是必然的。
- 第一类与第三类买点,一个在中枢之下、一个在中枢之上,也不可能产生重合。
- 只有第二类买点与第三类买点是可能产生重合的,这种情况就是:但第一类买点出现后,一个次级别的走势凌厉地直接上破前面下跌的最后一个中枢,然后在其上产生一个次级别的回抽不触及该中枢,这时候,就会出现第二类买点与第三类买点重合的情况,也只有这种情况才会出现两者的重合。
- 当然,在理论上没有任何必然的理由确定第二、三类买点重合后一定不会只构成一个更大级别的中枢扩张,但实际上,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大级别的上涨往往就会出现。
-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盘在94年7月底部跌到325点后,8月1日跳空高开,5分钟上形成单边上涨突破前面的30分钟中枢,第二天大幅上冲后突然大幅回洗形成5分钟的走势级别的回抽,那时候最高已经摸到快500点,一天半上涨50%,又半天回跌15%,这样的回抽,一般来说是很恐怖的,但如果明白第二类买点与第三类买点的重合道理,就知道这是最好的补进机会,结果第三天又开始单边上扬,第六天达到750点。这是指数上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了。而且,325点留下的缺口至今未补,中国几十年的一个大牛市,从指数上看,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缺口了,将支持中国股市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牛市。
- 补充一句,站在特大型牛市的角度,中国就从来没出现过熊市,大家打开上海的年线图就可以看到,从1992年到2005年,一个完美的年级别缠中说禅中枢的三段次级别走势完成,时间刚好是13年,一个完美的时间之窗。站在年线的角度,中国股市的真正大牛市才真正开始,因为该中枢是中国股市的第一个年中枢,区间在998到1558点。站在年线级别,在下一个年线级别中枢确立之前,中国股市的调整只可能出现一个季级别的调整,而第一个出现的季级别的调整,只要不重新跌回1558点,就将构成中国股市年线级别上的第三类买点,其后至少出现如去年类型幅度的上涨。即使出现调整,最多就是季级别的,其后反而构成第三类买点。而且更重要的是,站在年线的级别看,目前还在第一段的次级别上扬中,要出现第二段的季级别调整,首先要出现月线级别的中枢,目前连这个中枢都没出现,换言之,年线级别的第一段走势还没有任何完成的迹象,这第一段,完全可以走到6000点才结束。
- 对卖点的分析是一样的,归纳起来,就有缠中说禅买卖点的完备性定理:市场必然产生赢利的买卖点,只有第一、二、三类。
- 市场中的任何向上与下跌,都必然从三类缠中说禅买卖点中的某一类开始以及结束。换言之,市场走势完全由这样的线段构成,线段的端点是某级别三类缠中说禅买卖点中的某一类。
- 思考题:任何一个线段,其端点必然是一买点及一卖点,请完全列出各类买卖点之间可能的组合。如果一线段的端点是同级别的买卖点,有什么组合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16、22课:
本ID在下面放上一个9999的买单,本ID顺着着这身体的轨迹轻扫着,还真有点体液
第二天,继续往下扭动身体,本ID的扫动越来越快,江浙派大概突然发现,这样继续下去,他就有被吸干的危险,尾市几笔就拉起来
第三天开始,在不断的摩擦中,面首开始挺立,每天尾市的游戏继续。
突然有一天,他也玩起打压恐吓的游戏。前两天,本ID就看热闹,不管他,第三天突然发狠,严重警告他,在乱恐吓就把他给杀了
江浙派果然是胆小之人,要挺立。
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突然狠狠一下,他就会惊吓得往相应方向惯性下去,一般来说,这种面首都是反应有点迟钝的,注定这种面首画出来的面相,总是反反复复,缠绵不断。
真理是干出来的。
第一天的体液就不少,浮码很多,10几个交易日前那两根大量暗示着,浮码多,水就混,藏点大米还不简单?
周线图上的中枢强烈地勾引着走势往上,一般在一个组合里,一定要放一个这样老实巴交的面首,万一其他股票出现什么特殊的情况,马上变现这个去增援是能随时办到的,这样就一定不会出大乱子了。
一般来说,这种阻击,在一个低位的大级别第三类买点进行是比较安全的,首先,第一类买点不适合,你先进去,大家都看着你,找机会吃你,你还找哪里潜伏下来?第二类买点是可以的,但一般都采取比较温柔的办法,慢慢来。第三类买点介入,有点硬来的感觉,这要求有一定的功力,否则给吃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但这样的安全性在于,第一,时间利用率高,第三类买点等于箭在弦上了,你这样突然进去横插一刀,除非是实力特别强,而且所用资金又没有什么期限,所弄的题材也没到迫在眉睫的地步,这样,他会留下来和你折腾。从而变成持久战。
高手就是高在一定要对盘中庄家的脾性有充分的感觉,对症下药,而且对阻击的目标有充分的了解,这样就能避免陷入持久战,互相在那里干耗着。当然,干耗其实也不怕,就是不断弄短差,把成本降下来,熬都熬死对方。这样的前提是资金必须绝对自由、没有期限。一笔自有的,没有利息压力的资金,是阻击的一个最安全的保障。
阻击一定要控制好量,最失败的阻击就是阻击成了庄家。为什么要在低位的第三类买点出手,这个位置,庄家已经货不少了,而成本还在附近,如果大力打压,你有实力在低位顶住,除非那面首钱出问题了,否则不可能亏钱把所有货倒给你,如果真是这样,就成全他算了。对于第三类买点的阻击,资金实力是很重要的,关键就是要顶住突然变向的打压,所以也要求一定只能在低位,不能与庄家的成本相差太远。
17、24课:
- 任一背驰都必然制造某级别的买卖点,任一级别的买卖点都必然源自某级别走势的背驰。
- 日线上向上的背驰制造一个卖点,回跌后,在5分钟或30分钟出现向下的背驰制造一个买点,然后由这买点开始,又可以重新上涨,甚至创新高,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 用MACD判断背驰的前提是,A、B、C段在一个大的趋势里,其中A之前已经有一个中枢,而B是这个大趋势的另一个中枢,这个中枢一般会把MACD的黄白线(也就是DIFF和DEA)回拉到0轴附近。而C段的走势类型完成时对应的MACD柱子面积(向上的看红柱子,向下看绿柱子)比A段对应的面积要小,这时候就构成标准的背弛。
- 注意,看MACD柱子的面积不需要全出来,一般柱子伸长的力度变慢时,把已经出现的面积乘2,就可以当成是该段的面积。所以,实际操作中根本不用回跌后才发现背驰,在上涨或下跌的最后阶段,判断就出来了,一般都可以抛到最高价位和买在最低价位附近。
- 盘整中往上的情况,如果C段不破中枢,一旦出现MACD柱子的C段面积小于A段面积,其后必定有回跌。
- 比较复杂的是如果C段上破中枢,但MACD柱子的面积小于A段的,这时候的原则是先出来,其后有两种情况,如果回跌不重新跌回,就在次级别的第一类买点回补,刚好这反而构成该级别的第三类买点,反之就继续该盘整。
18、25 26课:
MACD的灵敏度,和参数有关,一般都取用12、26、9为参数,这对付一般的走势就可以了
但一个太快速的走势,1分钟图的反应也太慢了,如果弄超短线,那就要看实际的走势,即盘面和柱子。
MACD的柱子伸长,和乖离有关,大致就是走势和均线的偏离度。
打开一个MACD图,首先应该很敏感地去发现该股票MACD伸长的一般高度,在盘整中,一般伸长到某个高度,就一定回去了,而在趋势中,这个高度一定高点,那也是有极限的,一般来说,一旦触及这个乖离的极限,特别是两次或三次上冲该极限,就会引发因为乖离而产生的回调。这种回调因为变动太快,在1分钟上都不能表现其背驰,所以必须用单纯的MACD柱子伸长来判断。即,冲击乖离而不能突破(虽然其形成的面积大于前面的,但两次柱子伸长都不能突破该高度),意味着强暴的走势要歇,特别是两三次上冲,则大概率要回调。
不断一字涨停,不能用背弛来看,最简单,就是用1分钟的中枢来看,只要中枢不断上移,就可以不管。直到中枢上移结束,就意味着进入一个较大的调整,然后再根据大一点级别的走势来判断这种调整是否值得参与。
如果用MACD配合判断,就用长一点时间的,例如看30分钟。一般来说,这种走势,其红柱子都会表现出这样一种情况,就是红柱子回跌的低点越来越低,最后触及0轴,甚至稍微跌破,然后再次放红伸长,这时候就是警告信号,如果这时候在大级别上刚好碰到阻力位,一但涨停封不住,出现大幅度的震荡就很自然了。
注意,如果这种连续涨停是出现在第一段的上涨中,即使打开涨停后,震荡结束,形成一定级别的中枢后,往往还有新一段的上涨,必须在大级别上形成背驰才会构成真正的调整,因此,站在中线的角度,上面所说的超短线,其实意义并不太大,有能力就玩,没能力就算了。关键是要抓住大级别的调整,不参与其中,这才是最关键的。即,一定要避免大级别的调整。能不能看出来是大级别上有调整呢,只要出现了调整开始的信号,并且没有结束的信号就是~
此外,一定要先分清楚趋势和盘整,然后再搞清楚背驰与盘整背驰。–todo 盘整背驰和趋势背驰的区别
盘整背驰里的三种情况,特别是形成第三类买点的情况,一定要搞清楚。注意,盘整背驰出来,并不一定都要大幅下跌,否则怎么会有第三类买点构成的情况。而趋势中产生的背驰,一定至少回跌到B段中,这就可以预先知道至少的跌幅。–todo1盘整背驰的三种情况 2趋势背驰的跌幅判断
对背驰的回跌力度,和级别很有关系 ,如果日线上在上涨的中段刚开始的时候,MACD刚创新高,红柱子伸长力度强劲,这时候5分钟即使出现背驰,其下跌力度显然有限,所以只能打点短差,甚至可以不管 。而在日线走势的最后阶段,特别是上涨的延伸阶段,一个1分钟的背驰足以引发暴跌,所以这一点必须多级别地综合来考察,绝对不能一看背驰就抛等跌50%,世界上哪里有这样的事情。即:在大级别的走势的不同阶段,小级别的背驰力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越小的级别,背驰对大级别的影响力越小,但是在大级别的走势末期,即使是小级别的背驰,也会有大的影响力。
一般来说,一个标准的两个中枢的上涨,在MACD上会表现出这样的形态,就是第一段,MACD的黄白线从0轴下面上穿上来(即近期12日均值上升高于26),在0轴上方停留的同时,形成相应的第一个中枢(短期一直高于长期,并且有一段盘整时间),同时形成第二类买点(有过上涨后的回抽),其后突破该中枢,MACD的黄白线也快速拉起,这往往是最有力度的一段,一切的走势延伸等等,以及MACD绕来绕去的所谓指标钝化都经常出现在这一段,这段一般在一个次级别的背驰中结束,然后进入第二个中枢的形成过程中,同时MACD的黄白线会逐步回到0轴附近,最后,开始继续突破第二个中枢,MACD的黄白线以及柱子都再次重复前面的过程,但这次,黄白线不能创新高,或者柱子的面积或者伸长的高度能不能突破新高,出现背驰,这就结束了这一个两个中枢的上涨过程。明白这个道理,大多数股票的前生后世,一早就可以知道了。todomacd指标钝化、走势延伸即,次级别的背驰,带来更高级别的走势结束。
调整是日线级别还是周还是月?
⭐️⭐️⭐️⭐️⭐️MACD在0轴附近盘整以及回抽0轴所形成的中枢,不一定就是相应级别的中枢,而是至少是该级别的中枢。例如日线MACD的0轴盘整与回拉,至少构成日线的中枢,但也可以构成周线的中枢,这时候就意味着日线出现三段走势。
股票是无须选择的,唯一值得选择的,就是波动大的股票,而这个是不能完全预测的。对于资金量小的投资者,完全可以全仓进出,游走在不同的凭证之间。这样的效率当然是最高的,不过这不适用于大资金。
一般来说,本ID只在月线、最低是周线的买点位置进去,追高是不可能的,这样会让变负数的过程变得太长,而且都是在庄家吸得差不多时进去,一般都是二类或三类买点,这样可以骗庄家打压给点货,从散户手里买东西太累,一般不在月线的第一类买点进去,这样容易自己变庄家了。
整理:
19、
:消息,必有人知道,且是大资金知道,他们有实力利用消息,因此消息早已在盘面中。走势是钱堆的,那么走势是被知道消息的人、为了赚钱走出来的。只有钱是唯一值得信任的,而钱在市场上运动的轨迹,就是走势。这是唯一公开的可观察的东西。
:市场先生是疯子。但最终会回归到内在价值。消息不过是会让你因小失大的无用信息。真正地影响价值的只有管理者以及公司业务和未来。
两者的共性是都认为消息是无用的。前者希望在走势中分析出资金的意图。后者希望在公开年报以及行情研究中,分析出公司的内在价值。长期的确是后者均衡回归。而短期,走势如果的确有一定的规律和必然性在,那么也是更加反应资金情绪的最佳被观察客体。
第一手的、有价值的资料永远不是消息或者内幕。内幕的真假不可靠。可靠的是现象,而现象到背后的意图,之间的差距需要全分类以及评价体系去给出反馈。两者没有矛盾。只是逻辑不一样。
不同的逻辑,只要经得住推理,即使不同,也会获得各自
20、
和算法的业务指标一样。数据纷杂。
但是需要厘清重点和方向。
21、
不要有依赖心理,只有自己在实践中成为自己一部分的,才是真实的。
一个坏习惯足以毁掉一切,每次操作后一定要不断总结,逐步提高。
22、27课:
第二个中枢后就产生背驰的情况,一般占了绝大多数的情况,特别在日线以上的级别,这种就几乎达到90%以上,因此,如果一个日线以上级别的第二个中枢,就要密切注意背驰的出现。而在小级别中,例如1分钟的情况下,这种比例要小一点,但也是占大多数。一般4、5个中枢以后才出现背驰的,都相当罕见了。
如果在第一个中枢就出现背驰,那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背驰,只能算是盘整背驰,其真正的技术含义,其实就是一个企图脱离中枢的运动,由于力度有限,被阻止而出现回到中枢里。
一般来说,小级别的盘整背驰,意义都不太大,而且必须结合其位置,如果是高位,那风险就更大了,往往是刀口舔血的活动。但如果是低位,那意义就不同了,因为多数的第二、三类买点,其实都是由盘整背驰构成的,而第一类买点,多数由趋势的背驰构成。即:高位的小级别背驰往往是前驱信号–预警风险。为什么盘整背驰多构成第二三类买点?(第一缠上涨后的回抽、中枢上)。第一类买点是转折形成的,男上转女上,因此是趋势背驰。跌过了。
一般来说,第二、三类的买点,都有一个三段的走势,第三段往往都破点第一段的极限位置,从而形成盘整背驰,注意,这里是把第一、三段看成两个走势类型之间的比较,这和趋势背驰里的情况有点不同,这两个走势类型是否一定是趋势,都问题不大,两个盘整在盘整背驰中也是可以比较力度的。
在某级别的某类型走势,如果构成背驰或盘整背驰,就把这段走势类型称为某级别的背驰段。
盘整背驰最有用的,就是用在大级别上,特别是至少周线级别以上的,这种盘整背驰所发现的,往往就是历史性的大底部。配合MACD,这种背驰是很容易判断的。这种例子太多,
例如000002,谁都知道该股是大牛股,但这牛股的底部,如果学了本ID的理论,是谁都可以发现的。请看该股的季线图,也就是三个月当成一个K线的图。1993年第一季度的36。7元下跌到1996年的第一季度的3。2元,构成第一段,刚好前后13季度,一个神奇数字;1996年的第一季度然后到2001年第三季度的15。99元,构成第二段,一个典型的三角形,中枢的第二段出现三角形的情况很常见,前后23季度,和21的神气数字相差不大;2001年第三季度下跌到2005年的第三季度的3。12元,前后刚好17周,神奇数字34的一半,也是一个重要的数字。第一段跌幅是33.5元,第三段是12.87元,分别与神奇数字34和13极为接近。因为13的下一个神气数字是21,加上前面说过的17,都不可能是第三段的跌幅,因此,站在这种角度,万科的2.99元附近就是铁底了。不过这种数字分析意义不大,最简单的判断还可以用MACD来,第三段跌破第一段的3.2元,但MACD明显出现标准的背弛形态:回抽0轴的黄白线再次下跌不创新低,而且柱子的面积是明显小于第1段的,一般来说,只要其中一个符合就可以是一个背弛的信号,两个都满足就更标准了。从季度图就可以看出,万科跌破3.2元就发出背弛的信号。而实际操作中,光看季度线是不可能找到精确的买点的,但对大资金,这已经足够了,因为大资金的建仓本来就是可以越跌越买,只要知道其后是一个季度级别的行情就可以了。而对于小资金来说,这太浪费时间,因此精确的买点可以继续从月线、周线、日线、甚至30分钟一直找下去,如果你的技术过关,你甚至可以现场指出,就在这1分钟,万科见到历史性大底部。因为季度线跌破3.2元后,这个背驰的成立已经是确认了,而第三段的走势,从月线、周线、日线等,可以一直分析下去,找到最精确的背驰点。
学过数学分析的,都应该对区间套定理有印象。这种从大级别往下精确找大级别买点的方法,和区间套是一个道理。以万科为例子,季度图上的第三段,在月线上,可以找到针对月线最后中枢的背驰段,而这背驰段,一定在季度线的背驰段里,而且区间比之小,把这个过程从月线延伸到周线、日线、30分钟、5分钟、1分钟,甚至是每笔成交,这区间不断缩小,在理论上,甚至可以达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明确指出,就这一笔是万科历史底部的最后一笔成交,这成交完成意味着万科一个历史性底部的形成与时代的开始。当然,这只是最理想的情况,因为这些级别不是无限下去的,因此,理论上并不能去证明就是一个如极限一样的点状情况的出现,但用这种方法去确认一个十分精确的历史底部区间,是不难的。
推而广之,可以证明缠中说禅精确大转折点寻找程序定理:某大级别的转折点,可以通过不同级别背驰段的逐级收缩范围而确定。换言之,某大级别的转折点,先找到其背驰段,然后在次级别图里,找出相应背驰段在次级别里的背驰段,将该过程反复进行下去,直到最低级别,相应的转折点就在该级别背驰段确定的范围内。如果这个最低级别是可以达到每笔成交的,理论上,大级别的转折点,可以精确到笔的背驰上,甚至就是唯一的一笔。(不过这些其实都意义不大,1分钟的背驰段,一般就是以分钟计算的事情,对于大级别的转折点,已经足够精确了,对大资金,基本没什么用处。)
各位有时间可以参考一下,600640、000001、000006、000009、000012、600643的季度图,看看历史底部是怎么形成的。当然,只有特别老的股票才可以用季度图。而月线图的,看600663、一个标准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背驰构成的买点,注意,第一类买点肯定是趋势背驰构成的,而盘整背驰构成的买点,在小级别中是意义不大的,所以以前也没专门当成一种买点,但在大级别里,这也构成一种类似第一类买点的买点,因为在超大级别里,往往不会形成一个明显的趋势,这也就是以前回帖曾说过的,站在最大的级别看,所有股票都只有一个中枢,因此,站在大级别里,绝大多数的股票都其实是一个盘整,这时候就要用到这因为盘整背驰而形成的类第一类买点了。这个级别,至少应该是周线以上。
类似的,在大级别里,如果不出现新低,但可以构成类似第二类买点的买点,在MACD上,显示出类似背驰时的表现,黄白线回拉0轴上下,而后一柱子面积小于前一柱子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季度图上的600685,2005年的第三季度的2.21元构成一个典型的类第二类买点。在实际操作中,2.21元的相应区间的寻找,也是按上面级别逐步往下找背驰段的方法实现。
如果按照周线级别,那不用等30年了。不过,周线找出来的,不一定是历史性大底,可能就是一个比较长线的底部。如果把这种方法用在日线上,也是可以的,但相应的可靠性就不是那么绝对了。
精通找出各级别中枢的,是幼儿圆毕业;精通分别中枢的新生、延伸、扩展的,是学前班毕业;精通分辨盘整背驰与背驰,躲过盘整背驰转化为第三类买卖点的,是小学毕业
23、28课:
- 任何一个空壳公司,理论上,只要能合法地发行基金,然后用这传销得到的钱部分地投在该空壳公司的资产上,就可以在股票上赚取10倍以上的增殖
- 年线图就是最长线的图了,因为任何一个人大概也就能经历70、80根的年K线,一个年线的第一类买点加一个年线的第一类卖点,基本就没了。把握好这两点,比任何价值投资的人都要牛了,那些人,不过是在最多是年线的买点与卖点间上下享受了一番而已。
- 站在中国股市的现实中,这轮牛市的一个大的调整,必然会出现基金的某种程度的崩溃,上一次的牛市,让证券公司毁了不少,这一次牛市,毁的就是基金。
- 投资的第一要点就是“你手中的钱,一定是能长期稳定地留在股市的,不能有任何的借贷之类的情况”。而基金,不过是所谓合法地借贷了很多钱而已,即使是没有利息的,性质一样。一旦行情严重走坏,基金必然面临巨大的风险,一次大的赎回潮就足以让很多基金永不超生。
- 传销,通常只有一个后果:归零。基金,至少对大多数来说,一样。这是基金一个最大、严重违反投资要点的命门:他的钱都不是他的。对于开放式基金,这点更严重,因为这种赎回是可以随时发生的。而中国的开放式基金就更可怕,中国人的行为趋同性极为可怕,国人一窝蜂去干一件事的后果是什么,大概也见过不少了,无论政治、经济、学术上,无一例外。
- 基金经理必然要以净值为标准,一个基金拿某只股票是有一定比例限制的,也就是说,基金在这点上,连庄家都不如,一旦超配,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其他基金帮忙拉一把,几家基金一起持有,其实就是联合坐庄,万一都超配了,或者一时各基金都无暇他顾,那就构成了一个很好的阻击机会。
- 短差又弄不来,又不能随时护盘砸盘,他持有的实际效果,就是让股票的盘子变小了。
- 就算不用一些非市场的手段、一些在中国肯定效果一流的桌底游戏,一次设计合理的阻击足以让这基金,轻的,吃点哑巴亏,重的,让他清盘走人。
- 如果他能熬得住,大不了就弄了一次出色的短差,等于傻大个持有的筹码人间蒸发了一段时期,投资中,唯一重要的其实就是成本,成本比傻大个低,再起来时,傻大个就更危险了,一次搞不死,还不能搞两次、三次,总有搞死的时候。一旦往下搞,基金的净值熬不住,那基金经理就可以走人了,然后,那些筹码就可以信达、东方一番了。
- 如果在一个大级别的,例如月线中枢的调整中,一个集中的攻击,打破一个点,把一个基金公司集中搞跨,所有的基金公司都将面临严重的赎回潮,然后就整个市场都可以严重地信达、东方一番了。
- 吃散户有什么意思呀,基金,就是散户打包,让人一口吃,少麻烦。
- 最近,一个小的周线中枢震荡,就足以让本ID去试验一下。一个20%都不到的回调,一个就算跌停也就5%的股票,一个基本面面临严重好转的个股,已经让某些人坐不住了。某些傻大个超配了,找人护也没人有空了,看看上周基金的净值,这种局面再维持一周,估计就有人熬不住了。当然,现在的基金还有实力,一棍子肯定打不死的,这次只是闹着玩一次,感觉不错,最次就是权当洗了一次盘,弄了一个出色的短差。本ID可没在这次就把人击倒的想法,12元不行,难道不可以20元才搞死?只要短差出来了,死的一定是没弄短差的人!
- 这个命门如何化解,如何不让这成为外国游资的重大突破目标
- 市场打开,就必然要面对各种攻击,如果管理层的智力还达不到攻击者的千分之一,那只有瞎闹的份。下一个死的,一定是基金,在一个月线级别的调整中,这一幕必然上演,现在唯一有疑问的是,不会连一个周线级别的调整,都会有好戏提前上演吧?这个可能性是不大的,如果真出现,这基金也弱了。
24、
“人口消费化”与“资产虚拟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真正秘密,而在“人口消费化”与“资产虚拟化”的爆发期,这种流动性过剩就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中国目前正处在该爆发期的启始阶段。
大国,首要的是成为资本大国,而只有成为资本大国,才有真正的大国可言。而资本大国的首要前提,就是一个巨大的资金大池子,全世界的资金都汇聚其中。
而在这个池子逐步形成的过程里,流动性过剩就一定是常态。
问题不是水太多,而是为什么池子的扩张速度如此慢
资本市场,从来都是资金大池子一个最重要的部分,一个超常规的资本市场扩张就是这池子扩张中必然也是当然的事情,而且是最重要的事情。
人民币放开以来资本市场的扩张以一种超常的速度出现,是最正常不过了。就算目前是全流通,按全部的市值算,也就GDP的一半上下,而美国这比例是多少?且不说GDP的中国速度依然惊人,按目前的速度,7、8年后又翻一翻,那么现在资本市场的扩张速度,只不过是一种补课而已,而且补得还不够好,还应该更好一点。
“资产虚拟化”的大国溢价是一个最常见的现象。而资产的大国溢价,最终都会反映在资本市场之上。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对资产的收纳范围必然急剧扩大,一切中国最优秀的资产,必然通过各种途径汇聚到中国的资本市场上,这是支持资本市场成为资金大池子最重要组成部分的最坚实基础,而这也是资本市场今后发展的最大动力。不理解这个,是无法理解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意义的。这不单单是一个量上的改变,而是一个根本性的结构改变,成为中国“资产虚拟化”历史进程的最重要标志。
注: 什么是最优秀资产?todo
25、
市场经济 = 资本主义 = 现代经济…
原始社会模式的社会经济形态,如斯大林式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欧美式的资本主义,其原始社会形态,是以封建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前的混沌过度为形态的。
市场经济原始社会破裂后,就进入人口消费化与资产虚拟化扩展的原始积累时期。人类开始资本主义以来,所有的经济大国崛起,都离不开这种形态。注意,大国与经济大国,有着一定的区别。像前苏联这种,站在经济的角度,从来算不了大国
18、19、20世纪,欧美的经济以及其后的军事扩张,都是以这种资本主义奴隶社会形态最强悍的扩张力为其根基。但,最终所有的军事殖民都几乎以失败告终,而经济、文化上,却是无比的成功,这也可以看出经济、文化的深刻腐蚀性。经济、文化上资本主义的军事奴隶制游牧民族般的强悍,是比纯粹的军事强悍更有力、更本质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在自相似中,美国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征服比成吉思汗的铁蹄更有力。
由于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当某些国家完成市场经济奴隶社会形态时,后来的国家才刚进入这种场经济奴隶社会形态,因此,一场如同历史上游牧与农耕民族的征服与被征服游戏就不断展开。 =>一切都是征服和被征服。人之间的感情只是弱的时候,会受牵扯。
其实,在思想历史上,也有同样的情况出现。思想历史上的奴隶社会阶段,是所有文化形态中最有活力的时代,这个时代,也就是所谓思想历史上的轴心时代,人类其后的所有思想,从根本上,从来没有超越那个时代。
中国的崛起也离不开这如游牧对农耕的征服游戏。当中国制造、中国因数在全球涌动时,不过是市场经济自身演化法则的现实演示而已。
只要中国继续保持这种被汉奸主子称为野蛮的经济铁蹄的快速奔驰,成吉思汗席卷天下的一幕就会在经济领域再次上演。汉奸们叫床不爽,要怪,就怪那所谓的无形的手如此地辣手摧草。
所谓无形的手,实质就是人类欲望的肆意扩展进行有计划的调控。
游牧军事的强悍就在于,内在的欲望超越了现有的条件,在内部不能消耗这种能力,因此只能向外扩张去消耗,就如同那荷尔蒙所萌动的春情在夜色中无可阻挡地挥霍。
市场经济无形的手制造的动力,如同人的欲望制造的性能力。按道家的玩法,第一种方法就是肆意欲望,采阳补阴,广采面首而成就之。第二种就是控制转化欲望,采自身的大药而成就之。中国经济欲望萌动的性能量,如何通过内在的修炼而成就,就是第二种方法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今后的发展,最有现实意义的无非是两条路子:
一、让贪婪去扩张疆土,以前是殖民,现在是经济的占领。社会意识形态层面,让市场经济的逻辑无情地贯彻下去,让所有人的欲望无限地扩展,让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等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继续扩展下去,成为一个战车,捣毁一切阻隔,在最后的大决战中成就霸主地位。
二、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转化为让中国最贫穷的1亿家庭成为10万元户。
全是先下手为强的强势文化。
好文章!把成吉思汗的蒙古王国力量也联系起来!一直到资本主义奴役和主导!就是和天狗不谋而合的么!除了这么透彻、这么能够串联本质,还有最关键的,长期价值思维,价值对比,经济与文化的力量远远大于军事!人与人,国与国,企业与企业,文化与文化,哪一样不是如此!
市场经济,资本主义,那么多名词,所指不过一样!资本主义,的原始阶段,就是资本野蛮的积累,奴隶交易、战争横财、贵族遗产,到白手起家的商业帝国,垄断帝国,在加上一些初始的国家垄断,都不过是没有规则的混沌时期里掠财的方式。虽然都在要钱,但是原始阶段的游戏规则又不一样了。彼时是斯大林,白色红色恐怖,现在多了人道主义的限制,做法有些收敛,不过从压迫转为金融上。
为什么人道主义上,不加上资本和权力的公平。利益集团的撼动太难了。科技革命让商业化有了更大的规模和空间,才足以让专制破产。=>我们找到很多可能的思路和理由,但是没有框架。那么现在,去中心化的革命,更大程度的自由度和解放,才能够让资本这个庞然大物崩塌。=>我们找到很多可能的思路和理由,都没有数学更清晰和确定。所以无法确定。谁能够量化呢。巴菲特只不过也只是在他已经熟悉的领域,并且能够接触到接近真实的情况,在其中去找确定性,找价值而已。
但是你说管理层自身,比如张总,他对业务的发展前景有多少理解呢。没有宏观上对这个行业的理解。不过也是在自己的圈子里找自己的立足。没有战略。因为很难。几乎无法量化。也需要理解力。
我们都没有超越。差劲和量上堆积的书,只是让思考的时间固定在那个维度和层级上。而更高质量,战略性和大局的思考力,还是缺乏的。一方面我们不够现实,一方面我们太缺乏创造和大局视野。悬浮着。逃不过是个创造的奴隶。
我说的不是高优先级。完全不与我的现实有任何启发。我想磨镜也是。文昭是兴趣,其实也是现实。我知道我更应该做什么。
25、29课:
总结:首先,中枢、盘整、趋势、背驰概念是确定的。再次基础上谈论转折。转折是趋势或盘整的转换,也需要考虑其级别属性。通俗地说背驰后的反弹有多种,我们从反弹的分类中发现转折。
根据反弹的力度,分为最后中枢的扩展 – 没有突破最后一个中枢的最低点、更大级别的盘整 、更大级别的反趋势。
- 在某级别的盘整中,或者说围绕某级别中枢的震荡、延续中(盘整里面),不存在转折的问题,除非站在次级别图形中,才有转折问题的探讨。
- 对于上涨的转折,有两种情况:下跌与盘整;对于下跌的转折,也有两种情况:上涨与盘整。
- 转折是有级别的,关于转折与背驰的关系,有如下定理:缠中说禅背驰-转折定理:某级别趋势的背驰将导致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或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例如,一个5分钟背驰段的下跌,最终通过1分钟以及1分钟以下级别的精确定位,最终可以找到背驰的精确点,其后就发生反弹。
- 反弹会有一个很明确的界定,就是包括三种情况:一、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二、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三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
- 一、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
- 只触及最后一个中枢的DD=min(dn)的反弹,就是背弛后最弱的反弹,这种反弹,将把最后一个中枢变成一个级别上的扩展,例如,把5分钟的中枢扩展成30分钟甚至更大的中枢。
- 第一类买点是绝对安全的,即使是这样一种最低级别的反弹,也有足够的空间让买入获利
- 很特殊的情况,不幸碰到这种情况,在资金利用率的要求下,当然是要找机会马上退出,否则就会浪费时间了。
- 注意,这种情况和盘整背驰中转化成第三类卖点的情况不同,那种情况下,反弹的级别一定比最后一个中枢低,而这种情况,反弹的级别一定等于或大于最后一个中枢的。因此,这两种情况,不难区分。
- 二、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
- 三、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
- 这二种情况就是发生转折的两种情况,原理是一样的,只是相应的力度有区别。当反弹至少要重新触及最后一个中枢,这样,将发生转折,也就是出现盘整与上涨两种情况,
- 对于上面5分钟下跌的例子,就意味着,将出现5分钟级别更大的盘整(背驰扩大了盘整,因为为更大)或5分钟级别以上的上涨,两段走势类型的连接,就有两种情况出现:下跌+盘整,或者下跌+上涨。
- 注意,这里的盘整的中枢级别(30min)一定大于下跌中的中枢级别(5min),否则就和下跌的延伸或第一种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搞混了。而上涨的中枢,不一定大于上跌中的中枢,例如,一个5分钟级别的下跌后反过来是一个5分钟级别的上涨,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是盘整,那就至少是30分钟级别的。
- 有人总是搞不明白为什么“下跌+盘整”中盘整的中枢级别一定大于下跌中的中枢,这里不妨用一个例子说明一下:例如,还是一个5分钟的下跌,那至少有两个中枢,整个下跌,最一般的情况就是a+A+b+B+c,其中的a\b\c,其级别最多就是1分钟级别的,甚至最极端的情况,可以就是一个缺口。而A、B,由于是5分钟级别的中枢,那至少由3段1分钟的走势类型构成,如果都按1分钟级别的走势类型来计量,而且不妨假设a\b\c都是1分钟的走势类型,那么a+A+b+B+c就有9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
- 而一个30分钟的盘整,至少有3个5分钟的走势类型,而1个5分钟的走势类型,至少有3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也就是一个30分钟的盘整,就至少有9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这和上面a+A+b+B+c的数量是一致的。从这数量平衡的角度,就知道为什么“下跌+盘整”中盘整的级别一定比下跌的级别大了,如果级别一样,例如一个5分钟的盘整,只有3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那和9就差远了,也不匹配。
- 当然,“下跌+盘整”中盘整的级别一定比下跌的级别大,最主要的原因还不是这个,而是上面说到的,如果该级别一样,那只有两种情况,下跌延伸或下跌最后一个中枢扩展,和“下跌+盘整”是不搭界的
- 有人可能还有疑问,如果下跌最后一个中枢扩展,例如5分钟扩展成30分钟,那和5分钟级别下跌+30分钟级别盘整有什么区别?这区别大了,因为在“5分钟级别下跌+30分钟级别盘整”,也就是“下跌+盘整”中,下跌和盘整都是完成的走势类型,这意味着是两个走势类型的连接。而下跌最后一个中枢扩展,是一个未完成的走势类型的延续,还在一个走势类型里
- 以上三种情况,就完全分类了某级别背驰后的级别与力度,也就是某级别的第一类买点后将发生怎么样的情况,而第一类卖点的情况是一样的,只是方向相反
- 那么,怎么分别这几种情况,关键就是看反弹中第1个前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级别的次级别走势(例如前面的下跌是5分钟级别,就看1分钟级别的第1次反弹),是否重新回抽最后一个中枢里,如果不能,那第一种情况的可能就很大了,而且也证明反弹的力度值得怀疑,当然这种判别不是绝对的,但有效性很大。
- 这次20070206的反弹,用5分钟背驰段,然后考察1分钟以及1分钟以下级别的背驰进行精确定位,可以极为精确地把握这个底部,而且在实践中,很多人按照本ID的理论都把握住了,那么,其后的反弹,第一波是1分钟走势马上回到从2980开始的5分钟下跌的最后一个中枢里,这样就意味着第一种最弱的情况可能性可以完全排除了,其后,1分钟的走势继续完成,扩展成一个5分钟的上涨
- 在20070207的11点前后,一个1分钟的背驰制造了上涨的结束,其后进入一个中枢的震荡中,这个中枢,按照本章的定理,就可以断言,至少是5分钟级别的,而实际上演化成一个30分钟级别的,这意味着,一个快速的5分钟上涨的可能就没有了,后面只有两种演化的可能,就是一个30分钟以上级别的盘整,或者是一个30分钟以上的上涨,至于哪种情况,就必须看后面走势的演化。
- 而对于实际的操作,这两种情况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例如是盘整还是上涨,关键看突破第一个中枢后是否形成第三类买点,而操作中,是在第一、二类买点先买了,然后观察第三类买点是否出现,出现就继续持有,否则就可以抛出
- 如果是资金量特别小,或者对本ID的理论达到小学毕业水平,那么完全可以在突破的次级别走势背驰时先出掉,然后看回试是否形成第三类买点,形成就回补,不形成就不回补,就这么简单。
- 在第一次抄底时,最好就是买那些当下位置离最后一个中枢的DD=min(dn)幅度最大的,所谓的超跌,应该以此为标准。
- 因为本章的定理保证了,反弹一定达到DD=min(dn)之上,然后在反弹的第1波次级别背驰后出掉,如果这个位置还不能达到最后一个中枢,那么这个股票可以基本不考虑,当然,这可能有例外,但可能性很小。
- 然后在反弹的第一次次级别回试后买入那些反弹能达到最后一个中枢的股票而且最好是突破该中枢的而且回试后能站稳的,根据走势必完美,一定还有一个次级别的向上走势类型,如果这走势类型出现盘整背驰,那就要出掉,如果不出现,那就要恭喜你了,你买到了一个所谓V型反转的股票,其后的力度当然不会小。
26、买股票,宁愿不断跌不断买,也绝对不往上加码。投入资金买一只股票,必须有仔细、充分的准备,这如同军队打仗,不准备好怎么可能赢?在基本面、技术面等方面都研究好了,介入就要坚决,一次性买入。如果你连一次性买入的信心都没有,证明你根本没准备好,那就一股都不要买。买入以后,如果你技术过关,马上上涨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没这水平,下跌了,除非证明你买入的理由没有了,技术上出现严重的形态,否则都不能抛一股,而且可以用部分机动的资金去弄点短差(注意,针对每只买入的股票,都要留部分机动的资金,例如1/10),让成本降下来,但每次短差,一定不能增加股票的数量,这样,成本才可能真的降下来,有些人喜欢越买越多,其实不是什么好习惯。这股票该买多少,该占总体资金多少,一开始就应该研究好,投入以后就不能再增加。
27、一般一个股票,盘整的时间都占一半以上,如果一个股票在上涨后出现大型盘整,只要超大级别卖点没出现,这个盘整会让你的股票不仅把抛掉的全挣回来,而且比底部的数量还要多,甚至多很多。一旦股票再次启动,你就拥有比底部还多的但成本为0的股票,这才是最大的黑马,也是最大的利器。一个合理的持仓结构,就是拥有的0成本股票越来越多,一直游戏到大级别上涨结束以后,例如这轮大牛市,直到牛市结束前,才把所有股票全部清仓。
28、看看000416上次的那一跌,一个完美的第三类买点,后面是一个月100%幅度的上涨,中间还带了一周的假期。大跌,就把眼睛放大,去找会形成第三类买点的股票,这才是股票操作真正的节奏与思维。本ID的理论里没有风险的概念,风险是一个不可操作的上帝式概念,本ID的眼里只有买点、卖点,只有背驰与否,这些都是有严格定义的、可操作的
29、一个30分钟的a+A+b+B+c的向上走势,你不可能在A走出来后就说一定有B,这样等于是在预测,等于假设一种神秘的力量在确保B的必然存在,而这是不可能的。如果b段和a段相比,出现明显的背驰,那就意味着要走,否则,就不走。而参考b段的5分钟以及1分钟图,你会明确地感觉到这b段是如何生长出来的,这就构成一个当下的结构,只要这个当下的结构没有出现任何符合区间套背驰条件的走势,那么就一直等待着,走势自然会在30分钟延伸出足够的力度,使得背驰成为不可能。这都是自然发生的,无须你去预测。
30、30分钟的a+A+b+B+c里,这里的B一定是A的级别?当a+A+b时,你是不可能知道B的级别的,只是,只要b不背驰,那B至少和A同级别,但B完全有可能比A的级别大,那这时候,就不能说a+A+b+B+c就是某级别的上涨了,而是a+A+b成为一个a’,成为a’+B的意义了。例如,当B扩展成日线中枢,那么就要在日线图上探究其操作的意义,其后如果有c段,那么就用日线的标准来看其背驰,这一切都是当下的。
今天之所以如此早就发课程,就是让各位现场学习。看看a+A+b+B+c是如何变成a`+B,如果早上不敢回补,那么1351的第三类买点,怎么都应该回补了。而且个股与大盘的节奏不同,这两天深圳低价本地股表现怎样,今天哪个板块先涨停的,除非你的眼睛有毛病,大概都应该能看明白了。如果今早没看到课程的,那么就好好对照这两天的1分钟图研究一下。如果把本课程吃透,那你的水平可以上初二了。
大盘后面的走势很简单,就是2915,昨天一分种中枢的高点。如果看不懂的,就看5日线。上不去,那就要二次探底,否则就V型反转,重新攻击3000点。
31、5分钟级别的中枢不断延伸,出现9段以上的1分钟次级别走势。站在30分钟级别的中枢角度,3个5分钟级别的走势重合就形成了,而9段以上的1分钟次级别走势,每3段构成一个5分钟的中枢,这样也就可以解释成这是一个30分钟的中枢。这种情况,只要对中枢延伸的数量进行限制,就可以消除多义性,一般来说,中枢的延伸不能超过5段,也就是一旦出现6段的延伸,加上形成中枢本身那三段,就构成更大级别的中枢了。
32、可以从纯粹中枢的角度对背驰给出另外的释义。对a+A+b+B+c,背驰的大概意思就是c段的力度比b的小了。那么,站在B这个中枢的角度,不妨先假设b+B+c是一个向上的过程,那么b可以看成是向下离开中枢B,而c可以看成是向上离开中枢B。所谓顶背驰,就是最后这个中枢,向上离开比向下离开要弱,而中枢有这样的特性,就是对无论向上或向下离开的,都有相同的回拉作用,既然向上离开比向下离开要弱,而向下离开都能拉回中枢,那向上的离开当然也能拉回中枢里,对于b+B+c向上的走势,这就构成顶背驰,而对于b+B+c向下的走势,就构成底背驰。对于盘整背驰,这种分析也一样有效。其实,站在中枢的角度,盘整背驰与背驰,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力度、级别以及发生的中枢位置不同而已。
同样,站在纯中枢的角度,a+A+b+B,其中B级别大于A的这种情况就很简单了,这时候,并不必然地B后面就接着原方向继续,而是可以进行反方向的运行。例如,a+A+b+B是向下的,而a+A+b其实可以看成是对B一个向上离开的回拉,而对中枢来说,并没要求所有的离开都必须按照上下上下的次序,一次向上的离开后再一次向上的离开,完全是被允许的,那站在这个角度,从B直接反转向上,就是很自然的。那么,这个反转是否成功,不妨把这个后续的反转写成c,那么也只要比较一下a+A+b与c这两段的力度就可以,因为中枢B对这两段的回拉力度是一样的,如果c比a+A+b弱,那当然反转不成功,也就意味着一定要重新回到中枢里,在最强的情况下也至少有一次回拉去确认能否构成一个第三类买点。而a+A+b与c的力度比较,与背驰的情况没什么分别,只是两者的方向不同而已。
如果用MACD来辅助判别,背驰比较的黄白线和柱子面积都在0轴的一个方向上,例如都在上面或下面,而a+A+b与c就分别在不同的方向上,由于这,也不存在黄白线回拉的问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黄白线至少要穿越一次0轴。这几天大盘的走势,就对这种情况有一个最标准的演示。简略分析一下。
本文链接: https://satyrswang.github.io/2021/06/10/投资逻辑/
版权声明: 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转载请注明出处!